共建“一带一路”!看中国建筑如何共赢发展!
中国建筑在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,“互联互通”为其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基础设施业务空间,公路、机场、电力、石化、港口、桥梁、轨道交通、供水管线等领域迅速发展,海外基础设施业务占海外业务的比重,由约10%上升至约40%,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海外业务领域。
2013年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至今,中国建筑境外累计签约601亿美元,完成营业额337亿美元,占公司海外经营30多年来整体指标的44.4%和39.2%。去年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带动下,中国建筑海外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美元,海外经营又上了一个大台阶。
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
“海外优先”的战略
中国建筑确立了海外优先的总体战略。借势“一带一路”,深入推进“走出去”战略,统筹国内外资源,确保海外资源优先投入、海外市场优先培育、海外资金优先保障、海外事务优先决策等海外优先的总方针,来确保海外经营的先行地位。
为此,中国建筑改革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,调整的方向,就是向海外倾斜。以海外人才培养为例,中国建筑实施了“三化人才”战略,制定实施了“3+2”人才培养策略,通过政策配套,让海外员工扎根海外事业。凡是海外员工,在人才交流、轮岗、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;薪酬更加市场化,乃至国际化;考核评价、反馈、培训等,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。
巴基斯坦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
在海外市场布局上,中国建筑实行总部管控、授权经营的方式,形成战略联动和国内外一体化的战略布局。推进海外经营许可制度的实施,调动子企业参与海外开拓的积极性,形成“中建联合舰队”,并在子企业的的考核中,加大海外业绩的考核权重。
中国建筑的海外战略始终抓牢“扩规模、调结构、转方式”的主线,致力于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经营规模,提升国际化指数,增强国际竞争力。
“这两年,中国建筑海外合同额、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,但是,我们的跨国指数还要继续提升,中国建筑未来的目标之一,就是要持续提高海外资产占比、海外营业收入占比、以及海外员工的占比,整体提高企业的跨国指数。”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说。
巴哈马海岛度假村项目
在调结构方面,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全产业链的优势,从建房向建城转变,从房建为大向基础设施业务转变,从承包商向投资运营商转变。通过调结构,来发挥企业全价值链的优势,实现价值链向高端延伸。
此外,还积极转换思维方式、经营方式、管理方式,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效率和效果。作为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代表者,中国建筑立足于企业发展,同时承担全球责任和国家责任,积极探索各种经营模式,释放生产力,增强竞争力。比如,近两年探索出了海外并购、海外置业、融投资带动总承包、联合体+股权投资+承包、联合体+股权合作+承包+运营等方式来开拓海外市场,取得了积极成果。
海外市场约百个
中国建筑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受益者。实践已经充分表明,迎接国际市场风浪是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,深度参与全球竞争,带给企业的不仅是经济效益,更是全新的国际化思维,是竞争、业绩、效率等市场理念与开创、拼搏、坚守等价值追求,进而反哺了公司的管理体系,塑强了企业的精神风骨。
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
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后,“互联互通”为中国建筑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基础设施业务空间,公路、机场、电力、石化、港口、桥梁、轨道交通、供水管线等领域迅速发展,海外基础设施业务占海外业务的比重,由约10%上升至约40%,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海外业务领域。
产业链条也更为健全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,中国建筑推进全产业链、全要素、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,从根本上加速了海外商业模式的变革,逐步在更高层面同国际优秀企业同台竞技的资源与能力。
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称,市场布局更为广阔,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几年间,中国建筑进入经营的海外市场已增长至约100个,全球化市场布局初具规模。
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项目
企业走出去的同时,也在倒逼着管控体系不断优化。为适应践行国家倡议的切实需求,中国建筑系统优化了市场主体、资源投入、风险管控、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,使海外领域的生产关系更为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这也成为企业近年来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中国建筑承建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超高层建筑,相关技术能力居于全球领先地位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超高层建筑项目中,中国建筑中标了印尼雅加达标志塔(东南亚第一高楼,638米),承建了俄罗斯联邦大厦(420米,欧洲第一高楼)、肯尼亚内罗毕哈斯塔(非洲第一高楼,300米)、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(265米,世界最高宣礼塔)等标志性建筑。
积极应对逆全球化
当前出现了一种逆全球化的情况,孤立主义、保护主义有所抬头。中国建筑在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过程中,对逆全球化的应对之策为:本土化发展、市场化竞争、资本化运作、体系化管控。
上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“一带一路”的中心命题是沿线无数节点城市的联接,在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过程中,中国建筑继续坚持本土化发展策略,借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在沿线城市扎根,深入参与其持续性的城市化建设。
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的大背景下,中国建筑一方面继续参与海外市场的自由竞争,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国家政策,全力运作中国政府框架内及中国资金背景的项目。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,中建同样秉承市场化竞争的原则,以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,更好地服务国家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
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
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新机遇,中国建筑充分发挥公司海外信用评级高、品牌影响大、融资能力强、融资成本低的优势,强化业务、资本“双轮驱动”,将资本化运作作为实现海外业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中国建筑的海外资本化运作分为三类。一是投资带动和投资运营。在中东和美国积极探索创新投资带动总承包模式,在带动海外经营规模的同时取得可观的效益;积极响应国际市场对BOT、PPP模式的需求,在美国、巴基斯坦、刚果(布)、斯里兰卡、希腊等市场积极推动投资运营类项目,已取得阶段性进展。
二是境外地产投资。凭借在地产市场累积的运营经验和品牌信誉,中国建筑积极拓展境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地产业务,在英国、美国、巴哈马、新加坡等市场均有所获。
三是境外企业并购。继先后在中国香港成功并购宏洋集团和远东环球两家上市公司之后,中建又成功完成了对美国PLAZA公司的并购,带动营收规模大幅提升,对美国土木领域公司及其他地区的并购也在积极推动中。
阿尔及尔新机场项目
当前,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且复杂多变,市场竞争愈发激烈,风险因素越来越多,无论从自身经营层面考虑,还是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央企职责出发,中国建筑都高度重视风险防控,建立辐射全系统、覆盖全过程的海外风险管控体制与贯穿公司总部、二级企业、海外机构的海外工作运行机制。扎实推进海外监督全覆盖,将全部海外业务纳入审计范围,因地制宜推动驻外机构和项目的纪检监察体系建设。
本文来源:第一财经客户端,原标题《中国建筑海外市场已逾百个,承建世界一半超高层建筑》